吃披萨引发的社会调查





自从几周前我们造访了那家叫【他奶奶的】美式早茶之后,我们开始开启了一项传统:一周一次,带着访问学者博士们到本地具有“乡土研究价值”的餐厅采风。
去过了【五个人】汉堡快餐,以及【Rudy's】德州烧烤之后,这个星期我们的目的地是一家叫做【妈的披萨】的披萨饼快餐店(Mod Pizza)。
这家店有点像【他奶奶的】,从选料和烘培的过程都是完全公开,任由客人全程观摩、欣赏。可能正是这个原因,两家气质格外相似,连起名字都像有一种呼应,甚至感到了血缘关系。
此店与众不同的地方是除了最下面的面饼,其他的所有东西都可以“自定义”,完全可以称之为设计全由客户完成,自己只管加料,烤制。所以有人说Mod Pizza的精髓就是测试自己到底能忘一张饼上堆多少料二不让它塌。
可以认为,在这里不是为了填饱肚子,而是为了自我表达一种吃货的艺术。
番茄酱、香蒜酱、再来点烧烤酱,三种混着涂。
蘑菇?来点。洋葱?必须有。培根、鸡肉、香肠、墨西哥辣椒、菠萝……
最后我那张饼看起来像是一场联合国峰会。每个国家都贡献了一点风味。
不过,今天当我问两位博士他们想要自由发挥到什么程度的时候,他们的回答却是:按照墙上列举额的,已经设定好的方式来三张吧……
好吧,一看就是预制菜吃习惯了;明明两人紫薇宫盘中的官禄宫都有天机星,却一点都不想动动脑筋,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;大概灵感都要留着写论文吧。
很快,三张披萨饼出炉,端到桌前。大家又统一地拿出手机照相。咔咔咔一阵操作,仿佛在为国内的研究小组准备汇报材料。我也有样学样的照两张吧,虽然我没有国内的导师要交作业,但我可以在区块链上写一篇报告。
不过我也不想等他们各种角度全息摄影了,开吃!
吃到最后,大家得出一个结论:
在Mod Pizza,自由并不是一种权利,而是一种负担。面对几十种配料的选择,几乎每个人都在五秒内放弃了思考,选择了菜单上已经“被别人替你想好”的方案。
这种现象颇具社会学研究价值。它说明即便在最开放的体系里,人类依然渴望被框架、被引导,最好连“个性”都能量产、标准化:Standardzation。
于是,“Customize”在此地的真正含义,大概是“让有选择焦虑症的人决定如何回到大众的怀抱”。
烤箱里的饼一张张出炉,香气四散,哲学升温。这一餐,大家吃到了饱,也吃到了命运。
For the best experience view this post on Liketu
国内的导师😉哈哈哈,笑死了,你不是也有导师需要汇报🤓😉
酷哥故意的吧 这些店名,都那么有个性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