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帽发布会



这周三,红帽(Red Hat)在本地举办了OpenShift产品的介绍会。众所周知,大公司往往喜欢在客户集中的城市举办产品路演或展销活动,红帽也不例外。
Openshift就是Redhat在Kubernetes之上构建的容器管理平台,提供了从容器编排、应用开发到持续交付的一整套企业级解决方案。它的目标是让开发与运维在同一个平台上高效协作。
在本地安装Openshift并不是很轻松,配置复杂、依赖众多、维护成本也高。后来红帽与亚马逊云(AWS)合作推出了Red Hat OpenShift Service on AWS,简称ROSA。这是一个全托管的OpenShift平台;用户可以直接用Teraform在AWS上创建和运行OpenShift集群,而无需再手动安装、配置或维护底层基础设施。
我们几乎是第一批使用ROSA的客户之一。当时我们完成部署的时间,距离ROSA服务正式向公众开放仅仅五个小时。也正是因为我们是元老级用户,红帽的ROSA研发团队每个月都与我们召开一次线上会议,听取我们的产品反馈与改进建议。
今天,我们在泉城参加的红帽OpenShift产品发布会上,看到新版本中已经采纳了我们此前提出的数项性能优化建议。那种“我们参与了技术演进”的感觉,确实让人兴奋。
当然啦,现在的科技产品会上不可能不提人工智能。连红帽说开场白的人都自嘲说:咱们先把AI这个词说一下,反正一会也得说一大堆。
确实是。AI这个东西是各大公司竞相追逐的产品研发方向。这个年代谁不搞点人工智能,就好像不会写软件一样。不过也好,对于我们这些做运维的人来说,其他工作种类不敢说,以后都是我们的服务工作。
现在OpenShift这条产品链上也是各种和AI相关的流行语。
红帽在这次会上重点展示的就是他们把所有和AI相关的产品整合成了一个叫Red Hat AI的体系。底下三个模块,分别负责 训练、部署、运维。
说白了,红帽想要做的,是在Kubernetes外加AI的交叉点上,把AI当成一种“基础设施层”的能力来交付,而不仅仅是某个独立产品。
这其实也挺符合他们一贯的风格:别人做“应用”,他们做“底座”;别人说AI颠覆世界,他们说先让AI跑得稳。
要说这些事情还得有大钱的公司做。我有个好朋友,当年也自己创业做这件事,目标几乎一样:用容器化去跑模型,做推理服务和分布式训练。但资金不够,团队几次融资失败,合作伙伴陆续分开,最后项目也就半途而废。
说到底,AI是门烧钱的生意。红帽能把它当成底层基础设施来运营,本身就是一种实力的体现。不过从我们的角度看,这种投入也意味着——未来的AI,不仅仅属于模型,更属于那些能把平台打磨稳定的人。
For the best experience view this post on Liketu
一直知道美国的红脖子 没想到美国还有红帽子 😄
红帽子的party,所有公司的职工都戴着一顶小红帽。我就想幸亏他们当初没有把公司名字定做green hat
哈哈哈 外国人也有绿帽子这个说法吗?
你们是红帽的核心用户😎
有些ai网红好火呀